主持人: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收看由央广网特别策划的《局长访谈录》系列节目,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的节目主持人高雅。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覃世民,覃局长,欢迎您覃局长。
覃局长:全国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非常欢迎覃局,今天我们就和覃局一起来聊一聊我们湖南省在粮食工程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和进展。2017年提出了优质粮食工程,到现在已经是6年时间过去了,那在这6年当中我们推出了怎样的措施来推进落实,成效如何?
覃局长: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优质粮食工程的实施,首先我们坚持规划先行,明晰发展方向。我们印发了《湖南省“十四五”粮油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湖南省“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及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把实施“六大提升行动”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部署。而且我们还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油工程升级版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优质粮油工程“六大提升行动”实施指南的通知》,指导全省各地整体推进,出台了省级层面的实施方案。而且我们确定了在“十四五”期间全省“优质粮油工程”总投资41.6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资13.6亿元,我们预计可以撬动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的投入达到28亿元。重点发展以县域为载体、以粮油为基础的特色食品产业,全省重点支持30个“优质粮油工程”升级版示范县,提升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成色。后续我们还将出台《湖南省财政支持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发挥有效政府的作用,提出更为具体的支持方式,指导企业来坚守高质量发展方向。
那么其二我们就要坚持标准引领,聚焦质量提升。为了引领粮油企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近年来,我省突出标准引领,组织了一系列的标准编制工作。先后牵头制定了《粮食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通用要求》等一系列标准化,以此推动整个的产业升级。而且我们还组织了很多产品的质量标准、方法标准的制定,以此来推动整个产业升级。而且我们还在全省举办粮油质检机构认证认可培训班,把我们的检验检测这项工作延伸到市县,然后我们还重点的推动出台了我们湖南的《洞庭香米》《湖南菜籽油》《湖湘杂粮》以及我们的《半干米粉》《湿米粉》等团体标准。通过这些标准的制定来全面提升我们整个湖南省的粮油产业发展质量,这是第二。
第三就是打造产业联盟,抓好行业自律。这个产业的发展也需要聚集,需要抱团。那么这些年我们立足湖南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特色、聚焦发展,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走集聚发展、抱团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粮食和储备部门指导成立了湖南省食用植物油产业联盟、湖南省环洞庭湖地区产业联盟、湖南省旱杂粮产业联盟、湖南省米粉产业联盟,四大联盟的成立来着力培育和打造“洞庭香米”,不是有“洞庭鱼米香”,咱们打造“洞庭香米”“湖南菜籽油”“湖南茶油”“湖湘杂粮”“湖南米粉”等省级层面的公用品牌。那么每个产业联盟通过建章立制、塑造整体的“湖湘”的粮油品牌形象,而且我们通过建立团体标准全面管理体系,通过集中展示展销等方式,用标准统一质量,以质量护航品牌,通过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来提升了湖南粮油在全国的品牌影响力和品质的美誉度和认同度,这是第三个层面。
那么第四个层面就是加大推介展销,唱响优质品牌。现在我们进入一个品牌时代,酒好也怕巷子深,我们秉承好产品也要推介展示、也要营销宣传这个理念,大力实施湖南好粮油“走出去”战略,推动省内省外、国内国际市场互通互促。充分利用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包括我们的福建粮食洽谈会、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中国农博会、广交会、进博会、湖南好粮油流动推介会等展示展销平台,让更多的消费者,让千家万户的老百姓知道湖南好粮油好在哪里,而且省局还每年牵头在省内外组织多场次的湖南优质粮油产品的展示展销和宣传推介活动,以省级公用品牌来更好的凝聚优质粮油企业来进行推介。通过积极拓宽销售渠道,一方面利用好“中国好粮油云上展馆”等网络平台,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公用品牌、知名企业产品进入社区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就是让老百姓知道什么粮油产品好,湖南好粮油好在哪里,那么通过线上线下这种共同发力,而且我们采取实体+电商齐头并进,应该说这些年我们湖南的优质粮油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不断提升,我们更好地满足了老百姓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更营养更健康,而且我们还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引导粮油企业积极拓展与中亚、东南亚等主要粮食进出口国的粮食贸易和产销合作。扩大米粉主食及粮油精深加工产品在日本、韩国以及泰国、老挝等东南亚海外市场的份额,努力挖掘欧美市场的消费潜力,我们的湖南米粉,这个主持人可能不清楚,我们已经进入了欧洲市场,这样全面提升湖南粮油市场影响力。那么通过推介展销,一批优质的湖南粮油品牌得到了市场认可,带动了湖南的粮油产业的提质升级。目前,我们全省有11个品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有26款产品获评“中国好粮油”称号,获评的数量在全国是位于全国前列。我们的“南县稻虾米”继2019年获评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后,去年又获评了特别金奖,它的品牌价值已经达了231.1亿元。
主持人:就像覃局所说到的吃得饱到吃得好,我们用质量来赋能品牌打造品牌影响力形象,最终使我们优良的粮油品牌可以走向全世界。接下来还想请教一下覃局,我们是如何做到粮油品牌的这样的一个品牌的价值管理追溯功能,使我们吃的粮食更加放心和安全呢?
覃局长: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总书记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提出“四个最严”的要求,所以湖南这几年特别重视粮食质量的管控,我们通过采取严格质量溯源,强化智能监管的措施来进一步很好地管控粮食的质量。我们制定了粮食质量安全的溯源工作规则,建立了粮食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加强了对粮食质量安全的全程把控。因为粮食它在流通过程中从收购、储藏、加工整个链条都需要质量管控,而且我们要求粮食收购企业要按统一规范的记录,要记录粮食到村到组来源,我这个粮食产于哪个地方就会被溯源,而且我们还指定专门机构根据全省的汇总整理的结果把全省的粮食收购检测和收获的监测数据,分类到乡到村标注上图,这样就形成一个全省粮食收购和收获环节质量溯源图册,为指导粮食生产、开展粮食的污染治理提供参考比对,这样更好的从源头来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同时,这几年我们更加注重科技手段来管控质量,我们完善了粮食的智能管理,通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要求各地将粮食收获环节中的粮食的田地面积、地理位置、产量、质量安全指标,包括进入储藏以后,它的储备环节中的粮源、库存量、粮温、水分等等,以及销售环节中的销售量、销售流向去向等各类数据输入全省的智能粮食管理系统,我们搞了一个大数据的智能粮食管理系统,实现粮源的来源可溯、去向可追、问题可查、责任可究,这样更好的保证消费者食用的安全。
主持人:的确,我们通过粮食追溯的管理平台就让我们吃的放心、吃的安心。刚才覃局也一直讲到了我们要用智能化和科技化的手段,那在粮食绿色仓储方面是如何利用我们的新技术包括新设备,使我们实现科学储粮、科技保粮的措施,我们怎样来实现从“安全储粮”到“绿色储粮”这样的一个飞跃呢?
覃局长:粮食从生产出来到进入消费者它中间有一个储存的环境,那么这个储存环境它的管理保管很重要,为了确保这个储存环境的粮食质量安全,我们通过多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提升提高我们的管理效率,我们主要采取了这么几个措施,首先我们改善我们的仓储设施,来提升收储能力。这几年我们全省加快推进粮食企业仓储设施升级改造,全面提升粮食的收储和供应保障能力。目前我们整个全省有标准仓房总仓容有2595万吨,其中,完好仓容达到2383万吨;简易仓容只有113万多吨;而且我们食用油的油罐的罐容也达到了将近95万吨;那么这些完好仓容确保了我们的粮食在储存环境储得好,开个玩笑,现在我们高温季节咱们的粮食都是在空调的环境下来储存的,就是我们低温、准低温这种环境确保我们的粮食在储存环境要确保安全,这样更好的保证全省的粮食要收得进,储得下,管得好,这是第一个措施。
那么第二个措施就是推广储粮技术,力促优粮优储。好的粮食产出以后如果你储存不好的话,也有可能在储存环境发生变化,虫、霉等等,那么我们大力推广低温绿色储粮技术、物联网技术,我们开展了仓房的光电一体化和智能化改造,将来降低储粮环境药物的用量,过去以往传统的储粮方式通过一些储粮药剂来防治储粮发生的病虫害,我们通过一些物理手段、智能手段就减少储粮环境的优粮,实现优粮优储。在整个“十四五”期间,我们将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支持、企业投入这些方式,按照优先省级储备粮承储库、市级中心库,逐步向县级骨干库拓展分批建设的原则,全省准备再提升改造低温准低温储备仓容350万吨,这样实现整个地方储备粮库全覆盖。2022年,在去年我们省级财政安排资金支持低温绿色储粮标准化建设,那么今年2023年,我们又再次下达了资金,全力支持国家认定的低温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单位进行建设,为下一步全省全面铺开做技术准备。
主持人:是,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手段从安全储粮到绿色优储这样的一个飞跃。那我们政府部门是如何推动粮食产业联盟,让粮企可以形成合力,把公共品牌做大做强,来扩大湖南省优质粮油品牌的全国影响力呢?
覃局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当然企业是主体,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是也离不开有为政府的作用,作为政府主管部门,这些年来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更好地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首先那就是加强产需对接,引导种好粮,好的粮食是种出来的。所以我们每年在春耕和油菜籽播种前,我们会指导湖南省的粮食行业协会,综合考虑近年来我们的水稻品质、产量、市场反应等因素,发布水稻、油菜籽的生产推荐品种,引导适销对路的优势品种规模化种植,帮助生产端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产需对接,来引导种好粮、卖好粮、增效益。2023年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我们还建立了省领导联系以优质双季稻为主的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18个,每一个省领导联系一个片区1万亩,好的品种,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而且我们的专用型早稻、高档的优质稻、中晚稻种植分别达700万亩和1600万亩。同时,我们还推动发展再生稻的面积300万亩,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06万亩,大力发展特色旱杂粮,这样把种植这个环节把文章做细做精,这是一个措施。
那么第二个措施就是推动订单引导,带动农户增收。我们引导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粮食的订单生产,推动“产购储加销”全程订单链接,引导生产端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加快向提质导向转变,现在我们一个导向更加重视质量。这样同时我们还特别重视发挥储备支点作用,引导储备粮承储企业与上游的种粮大户和下游加工企业建立订单链接,就是我的储备要储好粮,我订单上游我收购好的粮食做储备,然后做储备粮也卖给下游加工企业,实现粮源基地化、加工规模化、产品优质化、服务多样化。在全省范围内,我们还通过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和优质优价为导向,引导优化种植结构,这样更好的提升种植效益,解决一个农民的种粮有钱赚的问题,让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怎么调动,更多的还是要通过优质优价,农民能够种粮卖个好价钱他就会更乐意种粮了。那么根据我们的统计,我们每年主推水稻种植品种发展订单面积这几年基本上稳定在325万亩左右,我们的订单价格比市场价格平均高出8%以上,不要小看这8%,它带动农户增收达6亿元以上。
那么第三个措施就优化产后服务,保护种粮积极性。农民种粮以后如何卖粮、如何晒粮这是个难题。那么我们这几年,特别从2018年开始在全省部署推进“产后服务体系”,粮食产后我建立服务体系,结果农民卖粮卖给谁、怎么晒粮的问题,在全省财政投入资金2.6亿元,带动其它投资12.6亿元。2023年我们省财政再次纳入资金投入了1.1亿元,支持新建产后服务中心,带动设备投资3.8亿元,为新一轮粮食千亿斤产能提升行动做好保障。目前,我们整个湖南省共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是550家,覆盖了全省90个产粮的县市区,而且我们这些产后服务中心共有烘干设备2737套,清理除尘设备1402套,粮食烘干能力达82270吨/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以机械化手段满足农民的“晒”粮需求,怎么把粮食晒干,既有效保证了粮食品质不受影响,又帮助我们粮食提质减损,为种粮农民排忧解难,社会的反响非常好。
主持人:是,通过覃局长的分享,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这些年确确实实是在深入推进优质粮油的升级工程,那也的确有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并且我们在打造公共品牌方面持续的在做大做强,持续推进我们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粮食追溯的管理体系,通过新科技新设备的手段来不断提升我们粮食的质量安全。好,今天非常感谢覃局长的分享,也非常感谢我们各位网友朋友们的收看,咱们下期节目再见。
(来源:央广网 20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