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粮议字〔2025〕7号
黄庆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湘米与湘菜协同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湖南粮油产业的关心和支持。经会商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关于推动湘米行业标准建设,让湘米成为放心米。2024年3月,我局联合省财政厅印发《湖南省支持优质粮油工程升级版若干财政政策措施》(湘财建〔2024〕4号)文件,其中着重强化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对牵头完成粮油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单位,每项标准分别给予80、80、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湖南是全国粮食主产省,水稻生产第一大省,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600亿斤以上,全国每9碗米饭中就有1碗来自湖南,提升湘米品牌相关标准保护,有利于构建“湘”字号粮油品牌矩阵,扩大湘米在全国粮油类消费市场占有率。2025年,湖南省粮油产业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即将启动,我局将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强化标准引领,着力构建以省级粮油类公用品牌为引领、以区域公用品牌为骨干、以知名龙头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湘”字号粮油品牌矩阵,引导企业、科研机构、相关单位积极主动地制定相关标准和切实符合并利于我省粮油行业发展实际的实施方案。
省市场监管局在推动地理标志保护运用方面,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和发展以地理标志为支撑的特色经济,有效赋能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目前,湖南有地理标志339个,专用标志使用企业1950家,地理标志保护地域范围覆盖14个市州111个县市区,7个地理标志纳入中欧互认互保协定清单,1个地理标志纳入地理标志保护工程,9个地理标志列入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4个地理标志入选“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名单,支持建设31个国家和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涌现出安化黑茶、保靖黄金茶等一批知名地理标志,形成了湘茶等优势集群地理标志产业,地理标志产业年产值近1000亿元。从现有的地理标志产品类型来看,涉及蔬菜类地理标志46个、粮食类地理标志25个(由于地理标志保护对象为终端商品,粮食类地理标志包括大米、米粉、面筋、红薯粉等,没有稻谷类地理标志)。在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建设方面,所有地理标志都会在批准公告中同步发布相关地理标志使用管理规则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标准,目前全省已制定地理标志产品标准275项,包括国家标准2项、地方标准167项、团体标准106项。在标准化工作方面,我国制定发布了一系列大米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例如,《大米》GB/T1354-2018、《粮油检验大米加工精度检验》GB/T5502-2018、《大米加工企业良好操作规范》GB/T26630-2011、《大米、蔬菜、水果中氯氟吡氧乙酸残留量的测定》GB/T22243-2008、《大米中稻瘟灵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155-2003、《粮油检验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GB/T15683-2025等大米相关产品质量、加工、交易、检测、管理等方面国家标准;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发布一系列行业标准,如《中国好粮油大米》LS/T3247-2017、《大米粒型分类判定》LS/T6116-2017、《转基因大米PCR-DHPLC检测方法》SN/T3690-2013、《大米中2-乙酰基-1-吡咯啉的测定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NY/T4350-2023等。我省发布实施的大米相关地方标准有《优质籼稻单品种大米全程生产技术规范》DB43/T2510-2022、《大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43/T1773-2020、《饲料原料大米蛋白粉》DB43/T1061-2015等。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一是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配合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商务厅等相关主管部门加强推进我省大米相关标准化工作。二是积极参加和推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研究制定。三是鼓励和支持相关社会团体以及企业制定并实施满足产业创新和发展需要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四是配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宣贯和实施工作,推荐执行先进的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助力湖南省大米品牌建设。五是加强政策扶持、督促考核和激励引导,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在品牌建设、特色产业中的作用,做好区域资源整合和制度衔接,推动地理标志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
二、关于促进湘米与湘菜的行业融合,品牌共建。一方面是加强品牌宣传。近年来,我局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局“优质粮食工程”和省委省政府“打造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六大强农行动”相关部署,重点打造“洞庭香米”等省级层面公用品牌。每年组织省内粮油企业参加“福建粮洽会”“湖南好粮油”专场粮油产销对接会、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湖南名优特新粮油产品展示展销暨湖南优质粮油专场推介会、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等活动,并利用机场、高速公路、地铁等人流量聚集的优势资源宣传推广“湖南好粮油”,取得了一定成效。另一方面是推动“湘粮出湘”、“湖南人吃湖南粮”。坚持贯彻落实沈晓明书记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关于湖南人要吃湖南粮的号召,推动实施本土优质粮油产品进商场、进超市、进餐厅、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等“六进”行动。2024年已分别与广东、浙江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推动湖南粮食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应急保障体系,自签订合作协议以来,湖南已完成对粤成品粮销售60万吨以上。下一步,我局将持续在推广宣传“湖南好粮油”方面深耕,助力本土粮油企业“走出去”。
省商务厅将推动我省餐饮行业及其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特别是在促进湘米与湘菜的行业融合、品牌共建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强化政策配套支持。配合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研究出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鼓励湘菜馆优先选用本地优质湘米。通过税收减免、补贴支持、宣传推广等政策,调动餐饮企业选用湘米的积极性,借助湘菜在市场上的强大影响力,拓宽湘米品牌的传播渠道,助力湘米抓住湘菜发展的机遇,搭乘湘菜“快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充分利用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味道湖南”美食季活动、“湘品入湾”等优质平台,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产销对接桥梁。聚焦从田间到餐桌的湘菜全产业链,以“链主”企业为引领,带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举办形式多样的沟通洽谈会、项目对接会等活动,邀请湘菜知名品牌和大米企业参与,为双方搭建面对面交流、深度合作的平台。同时,引导湘菜品牌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主动为湘米代言发声,提升湘米在餐饮市场和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促进二者的融合发展。下一步,商务厅将进一步加大与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合作力度,依托“味道湖南”美食季活动等平台,指导省餐饮行业协会、省湘菜产业促进会等行业促进机构,全方位强化对“湘菜配湘米”计划的宣传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三是推动研发创新合作。在2024年9月6日开幕的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上,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推出了“湖南院士一桌饭”3.0版本,展示了种业创新与食材培育的有机结合,成功推出了13道独具风味的湘菜,为“湘品出湘”提供了有力支持。下一步,省商务厅将与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密合作,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餐饮大师、湘菜大师与大米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研发适合湘菜烹饪的大米品种和烹饪技艺,打造“湘菜配湘米”的爆款菜品,促进湘米与湘菜在品质、口味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塑造独特的市场竞争力。
请益阳市和南县持续关注我局、省市场监管局、省商务厅相关工作通知,配合与支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推动“湘”字号粮油品牌保护与宣传方面的工作,不断提升湘菜配湘米的整体竞争力。
感谢您对粮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2025年4月30日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