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业务频道 > 粮食调控储备 > 粮油储备

湖南省粮食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全省粮食调控与储备工作要点》的通知

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lshwzcbj.hunan.gov.cn   时间:2017-04-18 16:10   

湘粮办调﹝2017﹞15号

各市州粮食局(商务和粮食局)、省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

  现将《2017年全省粮食调控与储备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湖南省粮食局办公室

  2017年3月27日

 

  2017年全省粮食调控与储备工作要点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粮食流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粮食调控与储备工作任务艰巨繁重。全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全国粮食流通工作和全省粮食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守住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的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省内粮食供需平衡和市场粮价基本稳定,确保管住管好地方储备粮。今年全省粮食调控与储备工作总体思路是:继续坚持“三主”工作定位和“三版”努力方向,以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为抓手,围绕抓好粮食收购、保障供给、消化库存、管理储备、统计监测等重点任务,着力构建和完善粮食购、销、储新体系。

  2017年,全省调控与储备工作将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

  一、以全面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为抓手,保障粮食收储供应平稳有序运行

  一是认真抓好粮食收购。2017年国家将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同时,国家对新收超标托市粮食处置费用不再补贴。我省在连续5年启动最低价收购的背景下,粮食收储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压力前所未有,任务十分艰巨。各地要未雨绸缪,提前研判粮食产购形势,科学制定应对措施,严格执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适时启动执行预案,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要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坚决防止发生农民“卖粮难”。要强化收购监督检查,维护市场收购秩序,严厉打击“打白条”、压级压价等坑农害农行为。长株潭地区继续抓好“四专一封闭”专项收储试点,促推“两型”社会建设发展。各地要早动员、早部署、早准备,全面落实好国家粮食购销政策。

  二是提升深化人性化服务活动。在调控业务工作中全方位推进“深化人性化服务”活动。收购中,继续全面推行“一卡通”电子结算、提供休息室、凉茶等便民设施,积极开辟卖粮绿色通道,开展预约收购、电话收购、上门收购等,满足卖粮需求。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中,精准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进行全面摸底并建立信息库,上门宣讲政策,切实搞好服务,为他们售粮尽可能提供便利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利用“湘粮政务网”“湖南粮食”微信公众号、红网“粮食频道”等媒介,加强粮食调控政策宣传。

  三是加强粮食产销衔接。继续深入实施“东进西拓”“进京入沪”战略,在巩固好两广、云贵、福建、上海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开拓优质大米市场,向北京、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等高端消费市场不断挺进,着力扩大湘米市场份额,提高湘米市场覆盖率。各地要主动服务企业,积极牵线搭桥,发挥湖南稻谷第一省的资源优势,创新构建与销区异地代储、代收等新型合作关系。

  二、以科学储粮、规范运行为目标,着力抓好储备粮管理工作

  2017年,省、市、县储备粮管理的工作重点要从落实增储转变为强化管理。

  一是严格粮食库存管理。省局指导办负责省储粮的库存实物管理,按时组织开展储粮安全检查和季度检查,督查推进完成省级储备粮的轮换并及时组织验收,积极推进“星级库”创建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地方储备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属地管理、强化约束、规范运行、防范风险,确保地方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加强对企业的督促与指导,将完成储备粮轮换作为今年粮食工作的一个难点突破,努力完成年度轮换计划,降低轮换亏损。

  二是积极推进科学储粮技术。制定全省推广绿色储粮技术工作方案,指导督促企业主体加快推进以低温储粮、控温储粮和粮面压盖技术为主的绿色储粮技术运用。加强绿色生态储粮课题的研究和攻关,试点抓好氮气调储粮等技术的运用,不断提高计算机粮情测控、机械通风、环流熏蒸“三项”新技术的应用面。积极推进粮库信息化建设,完成粮食储备布局地理信息工作,着力推进粮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三是全面落实“一规定两守则”。继续深入贯彻全国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视频会议精神,落实“一规定两守则”全员培训任务,强化责任,切实加强地方储备粮油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确保储粮安全与安全生产。

  三、以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核心,着力完善粮食市场调控体系

  一是强化粮食统计分析。按照国家粮食统计改革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积极推进粮食流通统计归口管理。各地要在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上,围绕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政策性收购、粮食“去库存”、全社会粮油供需平衡等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统计、调查、分析,更好地发挥服务型统计的作用。要加强学习培训,组织粮食流通统计制度业务培训,把统计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将统计培训延伸到每个县、每家涉粮企业,提高统计队伍整体素质。

  二是加强应急供应体系建设。国务院[2014]69号文件明确要求,2017年年底前,要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各地要完善应急供应网络,落实成品粮油储备,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充分做好粮油应急准备工作,确保关键时刻靠得住、调得动、用得好。要积极推进应急供应、军粮供应、成品粮储备、放心粮油、主食产业化融合发展。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地方粮油储备应急动用方案、争取地方财政资金支持、组织培训、开展演练,健全应急保障协调联动机制,稳步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三是完善粮情监测预警系统。要健全省、市、县级的系统监测预警体系,增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要时点、重点对象的监测频率,适时发布粮食统计和市场信息。要进一步充实监测点数量、优化监测点布局,不断提高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灵敏性,及时准确掌握粮油供求形势和市场价格变化情况。确保全省全年粮油市场供需保持基本平衡,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四、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一是加快稻谷“去库存”。要加快稻谷去库存工作,尤其是加快重金属超标稻谷处置工作进展并确保不流入口粮市场。要谋划地方性“去库存”政策,切实解决重金属超标粮食去库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努力加快2014年、2015年超标粮食的处置。要结合粮食去库存,培育一批信誉良好、成长性较强、带动能力较强、能够支撑国家宏观调控需要的大中型粮库和粮食加工企业,打造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支撑服务体系。

  二是探索推进“优质优价”粮食流通机制。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把湖南建设成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优质优价”的粮食流通机制,引导农民调整粮食品种结构,为从根本上解决我省稻谷品种杂、多、混,总体质量不高、品质不优的问题摸索经验,为提升湖南大米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下一步稻谷收储制度改革。在推行玉米收储政策改革之后,国家将坚持并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今年初全面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各地要加强政策调整的对策研究。积极发挥市场的引导调节作用,通过完善购销机制、进一步激活购销主体、畅通省内省外购销渠道,做好应对收储制度改革的准备,有效保护好农民种粮利益,防止出现“卖粮难”现象。

  在突出抓好以上各方面工作的同时,要明确“一岗双责”。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和安全储粮这根弦,安全生产和安全储粮必须警钟长鸣。要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建工作,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坚定不移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结合业务工作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架设好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天线”和“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