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分六部分共提出30条举措,其中“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占了重要篇幅,要求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粮食稳产丰产。
对此,记者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他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稳产丰产”,意味着不仅关注粮食产量,还重视粮食质量、生产稳定性和综合保障能力。要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提升品质、优化品种结构,加强生产全链条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今年的粮食生产任务是什么?
记者梳理发现,此前连续四年,“1.3万亿斤”的产粮目标都直接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这次是五年来一号文件首次没有明确提出产粮目标。
张琦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没有明确产粮目标数字,并不意味着今年没有粮食生产任务。一方面,自2015年起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更是突破了1.4万亿斤大关,粮食产量迈上了新台阶。根据“十四五”规划中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1.3万亿斤以上的阶段性任务,以及《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2025年的主要任务是稳住现有产量。
“另一方面,当前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市场需求也更加多元,除了关注粮食产量,还需要关注粮食质量、品种等多个方面。”张琦告诉记者,今年的政策重心从“量”的达标转向“质效并重”的系统要求,侧重于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强调多举措确保粮食稳产丰产。
在张琦看来,虽然文件没有明确的数字目标,但今年的任务依然清晰且艰巨,那就是“确保粮食稳产丰产”。文件强调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通过单产提升和品质优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怎样理解“大面积”单产提升?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粮食“单产”实现了飞跃。1949年,我国粮食平均单产仅为68.6公斤/亩,2024年达到394.7公斤/亩,提升了4.8倍,充分彰显了我国在粮食“单产”提升方面的成效。
张琦表示,文件中所说的“大面积”单产提升,指的不仅是个别试验田或小范围内的单产提升,而是要在广大的农田上普遍实现高产。
张琦介绍称,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仍以“单技术为主、小面积示范”的传统生产格局为主,粮食大田产量与区域试验产量还存在一定差距,各地集成创新的高产技术模式尚未大面积普及推广,部分作物单产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今年一号文件所说的“大面积”单产提升,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形成“多技术集成、大面积普及”的均衡生产格局,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张琦认为,实现大面积单产需要深入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一是,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优化农田灌溉、排水和交通条件,以“良田”为基础,为粮食生产提供保障;二是,推进“良种”创新,推进联合研发,加速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三是,推进“良机”应用,加快国产农业机械研发和推广,促进农机更新换代;四是,普及“良法”,加快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技术推广模式,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五是,积极推行“良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如何理解粮食品质提升?
今年一号文件还提出了提升粮食品质。张琦表示,粮食品质主要包括营养品质、食味品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储存品质等方面,不同粮食的品质提升路径不一,要分类讨论。以水稻为例,其主要的品质指标为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专业品质。提升水稻品质,就是要提升其碾磨后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米率、加工精度,提升其外观上的辨识度和观赏性,提升其蒸煮后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提升其用作食品、饲料、酿酒等原料的品质。
张琦称,提升粮食品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营养性,要让粮食含有更多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其次是安全性,减少粮食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确保粮食食用安全;另外是市场性,改善粮食适口性、外观等感官品质,提升加工性能,让粮食更契合消费者喜好与加工需求。
提升粮食品质有何举措和影响?
张琦认为,粮食品质的提升可以从粮食生产及加工的各个环节入手。品种选育方面,要加大科研投入,深化种业振兴,培育出更多优质、高产新品种。种植过程中,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采用生物、物理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提高粮食的安全性。同时,加强土质改良,提高土壤的肥力及保水保肥能力,为粮食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加工环节,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避免过度加工,保留粮食原始营养成分。运输环节,加强储存和运输管理,采用科学的储存方法与保鲜技术,防止粮食发霉、变质,确保粮食品质。
在张琦看来,粮食品质提升会带来多方面影响。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加健康、美味、安全的粮食产品,满足其高品质、多样化需求。其次,于农民而言,优质的粮食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价值,有利于增加收入,从而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从产业层面出发,能够推动农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链延伸及融合发展。从国家层面来看,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提升国民健康水平。
张琦表示,总的来说,提升粮食品质要注重作物品种改良、栽培技术优化和加工体系升级,粮食品质的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能提高农业生产质效及竞争力,推进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章来源: 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