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务动态 > 工作动态

喜忧之间显担当 章法之中助增收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长谈粮食收购工作

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lshwzcbj.hunan.gov.cn   时间:2025-10-20 20:33   

湖南粮食收储有喜有忧

今年以来湖南省风调雨顺,粮食产销有喜有忧,喜的是湖南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大幅度增产,忧的是粮食价格没有达到广大种粮农民的预期,存在“幸福的烦恼”。国内稻谷价格呈下行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国际市场大米价格整体处于下行的趋势。据10月17日中华粮网报道,泰国大米出口价连续第五周下跌,为18年来低位,为每吨335-340美元;印度米价本周徘徊于逾九年最低水平附近,印度破碎率5%蒸谷米报价为每吨340-345美元;越南大米价格跌至近两个月来最低,为每吨420-435美元。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已经接近国内优质稻谷价格,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内对粮食价格支撑的宏观调控措施还是卓有成效的,但不可否认国际粮价传导到国内,导致国内尤其是南方稻米市场价格普遍走低,承压进一步加剧,这也是客观现实。

第二,人口规模和饮食消费结构改变波及稻米市场。2022年以来,我国人口规模连续3年下降,人口总量减少和居民传统饮食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尤其是年轻人追求饮食多元,倡导少盐少油少肉轻食,社会餐饮业粮油需求持续下降,加之饲料用粮下降等多重因素叠加,部分粮食品种消费已经达峰。

第三,优质稻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加剧普稻出清难度。近年来,为提升湘米市场竞争力,湖南大力推广优质稻,今年优质稻集中度至少提升了10%以上,部分产粮大县如益阳南县等县市区优质稻集中度达到80%以上。一方面大米加工企业优先收购优质稻,自然也就减少了对普稻的需求;另一方面前几年收储的普稻难以出清,受全社会各类企业粮食库存充足、物流便捷度大幅度提高、市场品质需求改变等因素影响,部分加工企业对采购新粮规模和节奏较为谨慎,以销定购、边销边购已经成为大米加工企业的新常态,特别是对品质不优、市场认可度不高的粮食不愿收购。部分品种市场销售不旺,这恰恰说明湖南提高优质稻等受市场欢迎品种的集中度这条路是走对了、必须走。

第四,市场价格没有达到种粮农民心理预期。我国粮食流通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形成,在供给增加与需求减弱的双重压力下,加之国际粮价持续下降导致国内粮食价格下跌并波及我省,这是客观规律决定的。过去一段时间大米主产国如印度、越南等纷纷宣布减少大米出口配额,甚至提高出口关税,国内大米价格也纷纷起涨,2023年早籼稻最高达到158元/百斤,到了2024年早稻市场价格就下降到了140元/百斤左右,今年开秤价普遍在130元/百斤左右,同比下降了近10元/百斤,今年的中晚稻开秤价在130元/百斤左右,种粮农民感觉下降幅度大,心理上难以接受。


湖南抓粮食收购有章法

总体来说今年湖南省早稻产量高、收成好,总体核算产量提高以及生产资料成本下降可一定程度弥补价格下跌的损失空间,部分地区种植优质品种的平均每亩增收100元左右,湖南省为做好粮食收购,保障种粮农民收益,想办法、抓落实、稳预期、保收益。

第一,通过国家储备粮源基地建设稳住农民收益。推行国家储备粮源基地建设到位,年初发布稻谷种植推荐品种,组织产需对接会,一次性签约600万亩232.8万吨订单已经全部入库。如衡阳、永州、郴州、湘潭、常德等市州,早稻亩均产量远超平均数据,个别增产达200斤/亩,产量的提升,产需对接稳定了农民收益。

第二,订单收储收购助推农民增收。按照“均衡收储,始终在市”的原则开门收储,早稻储备轮换收储至今还有敞口,在湘各级储备企业市场化收购始终没有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保护价。目前正处于中晚稻收购高峰期,为确保国家收储,除正常收储价格始终高于国家最低保护价之外,我省对中央在湘、地方储备(省市县三级)早稻订单的实际生产者给予不低于0.03元/斤的储备订单补贴,农民交售早稻储备订单粮实际价格已经达到135元左右/百斤,高于周边相邻省份。通过订单引导,一方面推动粮食生产调优结构,实现优粮优产优价,另一方面帮助种粮农民提高收入,保护种粮农民生产积极性。

第三,优质品种保障种粮农民收益。从今年的市场反映看,优势和优质品种受市场欢迎度高,价格虽有下行,但仍较为坚挺,如部分适合做米粉的早圆优势品种价格基本稳定在132元/百斤以上。如衡阳县市场化收购的早稻优质品种一直维持在135-145元/百斤之间。

第四,着力搞活流通推动“湘粮出湘”。湖南省今年已经连续组织7场“湘粮出湘”活动,签约原粮销售16.66万吨、商品粮销售30.78万吨、食用油(调味品)13.95万吨、杂粮10.32万吨、米粉1.1万吨,总签约量达72.81万吨,总金额超52亿元,有效化解了供求矛盾,树立了市场信心,确保了增产又增收,确保种粮卖得出。年内还将举办2场“湘粮出湘”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湖南粮食收储有后手

第一,精心组织确保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规范有序。国家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明确,预案执行省份在规定时间内,当监测的粮食到库收购价格持续3天低于最低保护价收购水平时可启动最低保护价收购。早稻收购已在9月末接近尾声,全省没有一个市州提出启动最低价收购的报告。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中晚稻预案执行时间为10月10日至次年1月末,执行预案期限内只要条件具备符合国家政策相关要求,由县(市、区)政府提出申请,中储粮为最低收购价执行主体,会同相关部门提出启动预案建议,经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同意后,在符合条件地区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

第二,种粮农民有余粮保证收储,企业粮食购销亏损不属于“卖粮难”。国家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保护的是种粮农民利益,限定收购种粮农民当年生产的符合国家标准的粮食(中等及以上等级),确保不让种粮农民出现“卖粮难”。粮食贸易、加工企业等经营性主体自行收购的粮食属企业市场化经营行为,因市场价格下行,期待国家启动最低价收购再卖个好价钱,不属于国家收购政策支持范畴,企业由此形成的亏损为企业经营性亏损,不属于“卖粮难”,不应变成由国家来保底。

第三,湖南大米加工市场主体有担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主导作用,坚持“优粮优价”的导向坚定不移。一方面,优质粮价格较高,如:岳阳吉娃米业反映,到10月19日,已收购中晚稻3万余吨,已接近上年全年收购量,优质稻湿谷价格110-130元/百斤左右;益阳助农米业同期比往年多收了2000吨左右,普通优质稻干谷价格在130-135元/百斤;衡阳角山米业反映,中等优质稻干谷价格基本在140元/百斤左右,高档优质稻干谷价格160元/百斤不等,日均收购量在3000吨左右,目前已收购7万余吨,同比增长30%左右。另一方面,普通稻、个别品种的再生稻由于出米率低、垩白率高、直链淀粉含量过低等不同原因,市场接受程度低,也恰恰验证了湖南推广的粮食生产万亩示范片、国家储备粮源基地、推广优质稻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还要继续加大力度。如南县、衡阳、安仁等县市区大米加工企业反而担心本地优质粮源外流,普遍反映优质粮食不愁销。

当前,全省粮食收储工作正处于“喜忧交织”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形势,我们既要珍惜“喜”的成果,更要正视“忧”的挑战,始终扛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一政治责任。展望前路,我们有信心、有章法、有后手。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先检后收、优粮优价、应收尽收”总要求,以更加完善的收购政策、更加精准的市场调控、更加坚实的储备基础,更加有效的政策托底,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切实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