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大力加强粮食和储备文化建设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与以往相比,这次会议名称上加了“文化”二字,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对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义重大。现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谈几点认识。
一
深刻理解学习贯彻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在其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中,文化思想是不可或缺、极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国竞争既是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大国崛起不仅经济要快速发展,更需要文化繁荣兴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后写入党的十九大修改的党章,二十大报告又专章论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要求看,到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真正强起来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继续努力奋斗。仓廪实而知礼节。真正的强国必须以文化作为引领和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时代要求,以坚定的文化自觉、深远的战略考量,反复强调新时代新征程要坚定文化自信,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二
全面系统学习掌握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其主题鲜明、体系完备、逻辑严密、博大精深,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要坚定文化自信,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这一重大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我们要系统学习、全面把握、深刻理解党领导加强文化建设形成的这一智慧结晶。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着力在思想文化领域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党中央就思想文化工作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都作出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总结凝练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在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成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在文化建设中,党中央采取果敢有力的行动,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产生的坚实实践基础。如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推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一系列重大历史节庆日纪念庆祝活动等,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在全社会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使文化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在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2023年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文化建设的“十四个强调”。在10月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又对宣传思想文化作出“首要政治任务”“新的文化使命”等论断,并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关于“首要政治任务”“新的文化使命”“七个着力”等,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任务书,构成了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为加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
加强粮食和储备文化建设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各级党组织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一)把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摆在首要位置。当前,加强新时代文化建设,要把坚持不懈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摆在首位,持续巩固和发展主题教育成果,抓好深化内化转化,加强思想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强党性铸忠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粮储系统见行动”的要求落实到实处。
(二)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履行好文化新使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好重大政治责任,严格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个着力”要求,履行好新的文化使命,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宽广视野,强化战略思维,强化担当意识,守住阵地、管好队伍,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三)积极培育和践行粮食和储备行业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承载着民族、国家的精神追求,是凝聚人心、汇集民力的强大力量。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教育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锐意改革、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崇尚节约、惜粮如金的节俭精神,心系国家、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等“四无粮仓”精神和“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粮食行业精神,大力弘扬“淡泊名利、埋头苦干,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储备人精神,培育践行体现行业使命、时代精神、干部职工价值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凝聚行业共识,引领干部职工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把个人价值融入行业核心价值,自觉履行好为国管粮、为国管储的神圣使命。
(四)加强粮储文化研究和载体建设,促进粮储文化发展繁荣。2013年,原国家粮食局印发《关于加强粮食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极大地促进了粮食文化发展。10年来,有关机构和粮食文化爱好者,自觉投身粮食文化研究,发表一批研究文章和专著,初步搭建起粮食文化理论架构。积极开展粮食遗址、文物古迹调查保护,建设具有粮食文化载体功能的博物馆、陈列室等50余家。建设并挂牌命名“全国中小学爱粮节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近百家,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近150家。加强与主流媒体和国际粮食组织合作,拓展粮食文化传播交流渠道,利用“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等时机,深入推进粮食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食堂,采取展览、讲座、知识竞赛、征文等多种形式,开展粮食文化宣传活动,使爱粮节粮在全社会蔚成风气。要不断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加强文化载体平台建设,使之成为展示干部职工精神风貌、传播粮储文化的平台阵地。鼓励干部职工加强粮储文化研究,出版一些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促进粮储文化不断发展。
(五)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陶冶干部职工情操。各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致力于更好地满足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干部职工创作文艺作品,用好《中国粮食经济》等报刊平台,用书法、美术、摄影、文学作品等多种形式,书身边的人、画眼前的事、写行业的实、表心中的情,反映粮储事业火热生活,为干部职工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陶冶干部职工情操。
(来源:2023年第11期《中国粮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