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一)部门(单位)基本情况
1、职责职能
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是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部门管理机构(2022年1月26日湘编〔2022〕2号由省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部门管理机构,副厅级),主要职责是:
(1)拟订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有关规定并监督执行。研究提出全省粮食宏观调控及粮食流通的中长期规划,拟订全省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承担全省粮食流通宏观调控的具体工作。拟订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体制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
(2)研究提出全省战略物资储备规划、全省储备品种目录的建议。根据全省储备总体发展规划和品种目录,组织实施全省战略和应急储备物资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落实有关动用计划和指令。
(3)管理全省粮食、棉花和食糖储备,负责省级储备粮棉行政管理。监测粮食和战略物资供求变化并预测预警。指导协调政策性粮食购销和粮食产销合作,保障军队粮食供应。承担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日常工作。
(4)拟订粮食和物资储备仓储管理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组织实施。负责全省粮食流通、加工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承担所属物资储备承储单位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
(5)根据国家与全省储备总体发展规划,统一负责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拟订全省储备基础设施、粮食流通设施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管理有关储备基础设施和粮食流通设施投资项目。
(6)负责对管理的政府储备、企业储备以及储备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负责粮食收购、储存、运输环节粮食质量安全和原粮卫生的监督管理,组织实施粮食库存检查工作。
(7)负责粮食流通行业管理,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政策,拟订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有关标准、粮食质量有关标准,制定有关技术规范并监督执行。负责实施粮食收购行政许可的有关行政管理。负责协调推进粮食产业发展有关工作。负责粮食和物资储备的对外合作与交流。
(8)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2、内设机构
本部门直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10个(省粮食局机关后勤服务中心、湖南省军粮供应管理中心、省粮油信息中心,省粮食局世界银行贷款管理办公室、省直属粮食企业生产经营指导办公室、省军粮长沙供应站、省粮油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省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省备灾减灾中心、湖南粮食中心批发市场),其中纳入财政二级预算管理单位4个(湖南省军粮供应管理中心、湖南省军粮长沙供应站、湖南省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湖南省备灾减灾中心)。
局机关是财政一级预算单位,内设8个职能处室,分别为办公室、粮食调控与储备处、物资与能源储备处、产业发展与科技处、法规和安全处、执法督查处,财务审计处、人事处,另设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处。
(二)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
1、年度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2023年年初确定的年度目标为9项:
(1)组建省级储备粮管理公司,着力理顺储备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储备保障措施,使储备体系更加完善,储备效能进一步提升;
(2)坚持“先检后收,优粮优价,应收尽收”,确保不出现农民“卖粮难”现象;保质保量完成全年下达的储备粮轮换收储任务。
(3)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助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夯实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基础,加快粮食物流节点和全省智能粮食管理系统工程项目建设;
(4)强化粮油和物资监督管理,落实全省政策性粮食收购、销售出库及库存、军粮、物资检查及执法督查及省级交叉重点检查指标任务全面完成;组织涉粮问题线索核查处理;
(5)积极发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牵头抓总作用,形成省考核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通力合作,共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良好局面;
(6)切实抓好粮食和储备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7)做好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局系统宣传全覆盖、打造风清气正粮储机关,助力政治建设水平上新台阶;
(8)做好全局干部人事工作,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指导行业教育培训工作;
(9)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和管理工作,落实解决好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问题。
2、省级专项资金(粮油千亿产业工程专项资金)绩效目标
2023年年初确定的年度目标为4项:
(1)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750亿元以上;
(2)产业实力快速提升。全省形成产值超1亿元的加工龙头企业300家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的10家以上,过50亿元的1家以上;
(3)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
(4)组织2-3次粮油展示展销及推介活动,推动“湘米出湘”,全年签约金额不少于5亿元。
3、其他项目支出绩效目标
2023年年初确定的年度目标为13项:
运行维护经费年度目标:⑴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做大做强培训、鉴定、继续教育三项业务规模;全面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校办企业2023年完成清算;(2)改善办学条件,购置铁皮文件柜,保障事业单位正常运转;(3)更新办公设备、购置公务车辆,保障公务出行及办公需要;(4)保障因公出国交流考察世界粮食情况工作经费。
业务工作经费年度目标:⑴省级防汛抗旱级应急救灾物资的日常储备管理工作;(2)完成防汛抗旱级应急救灾设备进行维修、维护、保养;(3)购买省级防汛抗旱级应急救灾物资全额年度综合财产保险;(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构安全运行;(5)基地改造维护工程;(6)保证2023年智能粮食管理系统与线路运行稳定,有效降低故障率,以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满足全省智能粮食信息系统业务正常使用需要;(7)对省级储备粮进行巡查,确保数质量、食品安全指标和存储工作安全;完成省级储备粮油轮换验收工作;提高存储库工作人员库管业务能力;完成各项专项督查、检查等工作;(8)通过检查建立问题台账,压实地方属地监管责任,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各项整改任务;(9)保障系统软件平稳运行,保障系统相关设备运行状态监管、负荷监管、业务流转监管、用户操作行为监管、数据资源监管等业务稳定运行,在智能粮食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满足业务使用。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2023年,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16,738.46万元,其中,年初结转和结余为735.72万元。年终决算支出14,372.39万元,预算执行率85.86%。年末结转结余2,366.07元。
(一)基本支出情况
全年支出6,163.95万元。其中,人员经费5,340.58万元,公用经费823.37万元。具体分类中,工资福利支出4,144.50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823.37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1,196.08万元。
(二)项目支出情况
全年支出8,208.43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140.67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3,731.76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210.25万元,资本性支出4,085.76万元,对企业补助40.00万元。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无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无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无
六、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
2024年3-5月,为响应财政过紧日子的政策,依据《湖南省省级预算部门绩效自评操作规程》、《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3年度省级预算部门绩效自评和部门评价的通知》(湘财绩〔2024〕1号)等有关要求,依据财政部、湖南省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评分标准,按照自评操作规程,得出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3年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得分97.60分,绩效等级为优秀。
(一)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9项目标。
一是按照省政府批准的改革方案,坚持“统一主体、全部自存、合理布局、分步实施”总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省级储备粮集中统一承储改革。成立了由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任组长的湖南省级储备粮统一承储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并召开协调会议,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省级储备粮统一承储机制改革若干政策措施》。全省粮食储备企业全面落实政策性和经营性分离,省级储备粮承储库点由过去的*个调整为*个,已承储*万吨省储粮,占总规模的*%。确保*年年底前,实现所有省级储备粮由省储备粮公司集中统一承储。(*号为保障粮食安全隐藏,下同)
二是有序抓好粮食收购,圆满完成轮换任务。全年全省累计收购*万吨,比上年增长*万吨。全省布设各类收购库点*个,其中地方临储收购点*个。完成全省储备粮轮换任务*万吨,常规质量好于往年。
三是有力推动粮油产业提质增效。打造“优质粮油工程升级版”。2023年下达资金3.2亿元,重点支持120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项目、2个低温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项目和30个构建现代化粮油食品产业发展体系示范县。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粮食市场化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全省基金规模总额达到5.56亿元,比上一年增加5.31亿元。积极开展粮油品牌推介及展示展销。提升湖南粮油的知名度、美誉度。
四是全年组织开展地方储备粮政策执行、政策性粮油库存、粮食收购、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以及军粮和物资储备等5个专项“双随机、一公开”“四不两直”检查,出动检查人员13500余人次、检查企业3100余个次,确保全省粮食流通市场稳定有序。开展各类涉粮涉储专项检查。建立省市县粮储和市监部门粮食购销联合执法协调机制、组建三级工作专班,明确“19+5”项执法职权目录清单。
五是全面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认真履行省粮安考核办职责,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具体实施,推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落地。高规格部署工作。提请省委书记沈晓明、省长毛伟明共同向党中央、国务院签订《2023年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在全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大会上对有关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压紧压实市县党委政府耕地保护和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形成共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良好局面。
六是全面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和省安委会统一部署,落实“15条硬措施”,聚焦“三坚决两确保”目标,深入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工作,2023年以来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没有发生一起亡人事故,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环境。
七是召开全局系统以案示警教育大会,印发《2023年度机关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严格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
八是向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党组积极沟通争取,全年试用期转正处级领导干部6名,职级晋升科级干部7名。机关干部队伍遴选补缺1名、选调生争取1名、省考招录1名。积极组织参加第六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两次开展全省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与第三方社会评价工作,644人次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参加第六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得1金3银4铜的好成绩。首次组织全系统高质量发展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参训人员600多人。
九是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和管理工作,落实解决好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问题。
(二)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4项目标。
一是全省工业总产值得到提升。全省预计实现粮油加工业总产值1794.3亿元,同比增长3.9%,预计位列全国第9位。
二是产业实力快速提升。全省入统粮油加工企业1633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省级龙头企业227家;全省形成产值过1亿元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328家,其中产值过10亿元的21家,过20亿元的8家,过50亿元的3家。
三是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粮油类上市公司10家,其中:金健米业、克明面业、道道全油脂、浏阳河杂粮分别成为行业第一股;优质粮油产品市场占有率突破45%。
四是组织展示展销,推动“湘粮出湘”。2023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和参加“湖湘杂粮”高质量发展推介活动、第十九届“福建粮洽会”、第五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第二十四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湖南(怀化)米粉节、“湖南好粮油”广州、深圳专场推介会,集中展示推介“湘米”“湘油”等湖湘代表性品牌。“湖南好粮油”广州、深圳专场推介会上现场签约金额近3000万元,意向协议20多万吨,45家湖南名优特新粮油企业在现场进行了产品实物展,提升了消费者对湖南优质粮油产地和企业品牌的信任度。10月下旬在怀化举办的湖南RCEP粮食安全合作交流会暨湖南(怀化)米粉节,现场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约53.7亿元。
(三)其他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较好地完成年初确定的绩效目标。
一是对物资保管设施设备进行维修维护,建立应急资源管理平台,有效保障物资安全。2023年湖南省备灾减灾中心按照《中央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管理规范(试行)》等文件要求,对储备物资重新整理规划,确保摆放规范,建立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及时填报、定期更新物资储备动态并对重点领域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完成了中央救灾物资的维护保养工作;购买省级防汛抗旱级应急救灾物资全额年度综合财产保险;邀请专业机构对仓库及码头老办公楼、油库楼栋进行安全检测,对危房进行了整改;对长沙库新增了隔热窗帘及防盗窗,卷闸门改变了物资混存,对沅江基地消防设施等进行改善,重新安装了安全疏散指示灯。
二是智能粮食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及粮库信息系统软件运维工作圆满完成,保证了全省智能粮食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真实反映了全省粮食流通的基本情况;优化了信息系统架构,开发了新的信息化应用场景,有效提升了信息系统数据质量。
三是湖南省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成功获评湖南省优质技工院校建设项目、财会专业、计算机专业“全省楚怡优质建设专业”,获“双优”建设资金300万元;新建湖南好粮油京东校园孵化中心、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中心、财务云共享中心等20个“工学一体”实训中心,新增实训工位220个,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教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产品即作业”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培、送、引、招”等方式,公开招聘教师18人,引进各类急需人才30余人,培训教师80余人次,下企业锻炼30余人次,引进企业专家20余人次,努力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打造国赛培训基地。高质量组织了第六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湖南省代表队的集训工作,助力湖南代表队获得了1金3银4铜的历史最好成绩;举办了粮油保管员、粮食流通统计、干部能力提升等培训班,培训行业干部职工1200余人;完成社会培训鉴定2400余人,创新创业培训465人次;经贸学校随着电子商务专业运营中心、客服中心、物流中心的建设,学校联合集团内企业,通过京东电商平台,打造“京东湖南好粮油馆”,致力推广湖南粮油产品,让湘粮出湘,香飘万里,为行业企业进行实实在在的服务。
四是未因公出国考察。
(四)衡量分析实施效果
1、运行成本的经济性
在确保绩效目标完成的前提下,节约运行成本,主要以人员控制、公用经费控制等角度为抓手,公用经费比年初预算减少12.7%。
2、整体管理的效率性
加强智能粮食系统应用。加强和规范全省智能粮食管理系统的运行和管理,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数据互联互通、动态实时在线,明确了粮食和储备企业、直属事业机构、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各自职责,规范了系统安全、运维管理要求,人工管粮变远程管粮,节约用工,提高粮食储备管理智能化水平,提高财政资金的应用效率。
3、实施结果的效益性
(1)履职能力的分析
我省在每年的春耕和油菜籽冬播前,分别发布水稻、油菜籽生产推荐品种,引导适销对路的优势品种适度规模化种植。2023年3月,综合考虑我省近年来水稻品质、产量、规模等因素,联合省粮食行业协会、省环洞庭湖地区稻米产业联盟经业内科研院所、加工企业专家和种粮大户代表综合评定,发布2023年水稻种植推荐品种,选定28个早中晚稻优质品种,引导农民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种好粮、卖好粮、增效益。
(2)社会效应的体现
人均粮食:2023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3公斤,比上年增加了7公斤左右,继续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农民收益:坚持“先检后收,优粮优价,应收尽收”,确保不出现农民“卖粮难”现象。全省布设各类收购库点*个,其中地方临储收购点*个。全年全省累计收购*万吨,比上年增长*万吨。早稻收购均价每百*元,同比提升*元;常规中晚稻收购均价每百斤*元,同比提升*元;优质稻价格视品质达每百斤*元左右,为粮农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落实惠农政策强保障。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7.79亿元、稻谷目标价格补贴17.85亿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4.26亿元。落实耕地轮作、集中育秧设施等项目资金超16亿元,62个产粮大县实现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
产业升级:加强品牌建设,重点打造“洞庭香米”“湖南菜籽油”“湖湘杂粮”“湖南米粉”等省级层面公用品牌。重点支持建设30个构建现代粮食产业发展体系示范县,其中:分别在稻谷主产区开展重点县示范创建、在粮油生产潜力区开展特色县示范创建各15个,鼓励各地根据自身优势特点,统筹推进“六大提升行动”。目前已累计有26款产品获评“中国好粮油”,168款产品获评“湖南好粮油”,较好地满足了居民对粮油食物消费升级的需求。
企业受益:推动省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明确大米加工企业用电价格有关事项的通知》,大米加工业前端加工由工业用电转为农业用电,预计每年为全省大米加工企业减少电费支出3000万元以上。
消费者权益:在全省全覆盖设立*个保供稳市价格监测点,对*个粮油品种的*类价格进行动态监测,持之以恒地做好重点粮油产品、重点时段、重点群体的保供稳市工作。
(3)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
从产业融合看。全省入统粮油加工企业1633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省级龙头企业227家;全省形成产值过1亿元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328家,其中产值过10亿元的21家,过20亿元的8家,过50亿元的3家;粮油类上市公司10家,其中:金健米业、克明面业、道道全油脂、浏阳河杂粮分别成为行业第一股;全省成品粮油加工能力7125.7万吨,粮油加工转化率达74%;省级层面粮油类公用品牌5个、市县区域公用品牌18个、老字号14个、地标产品13个,26款产品获评“中国好粮油”称号,获评数量位列全国第4位,168款产品获评“湖南好粮油”称号。全省“优质粮油工程”示范县、省级示范企业粮油优质品率达到70%,优质粮油产品市场占有率突破45%。
从科技创新看。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启动“科技活动周”活动,集中展示了我省粮食和储备行业科技创新成果。持续通过“千亿产业工程”支持大型龙头企业、企业集团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行业共性“卡脖子”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攻关,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和示范,积极加快粮食科技成果转化。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粮油科技“揭榜挂帅”行动,向行业发布技术需求征集,目前已收集到50余个技术攻关或成果转化类项目。举办了湖南省经济科技学会第七届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3年年会,分享产业发展新技术新成果,为服务全省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智囊团”作用。
从质量溯源看。2023年各地按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做好粮食收购的同时,收集粮源情况并登记质量溯源台账,同步录入智能粮食管理系统并执行后续入库操作流程,摸清区域内粮食生产家底,为农业部门进行结构调整和土壤改善提供了数据支撑,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种植土壤问题奠定基础。
从绿色种粮看。近年来,我省通过粮油千亿产业工程、好粮油升级工程等项目支持特色县、粮食科技发展。绿色种粮已初见成效。根据发布的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23),我省初步形成环洞庭湖稻虾优势区和湘西、湘南高山禾花鱼特色产业带,2022年我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全国第3,已达到533.803万亩,同比增长5.83%。根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开展的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综合效益调查,稻渔综合种养稻谷价格普遍高于周边地区水稻单作稻谷价格,通过打造品牌,稻米价格再次有较大幅度提升,品牌稻虾米、稻鱼米、稻蟹米平均价格在10元/公斤左右,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和欢迎。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生态效益,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低碳特点,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提高稻米和水产品品质,提升稻田生态环境质量。
从物质基石看。“仓廪实,天下安”。2023年湖南粮食播种面积7145.3万亩,超计划任务10.3万亩;粮食总产量613.6亿斤,比2022年增加10亿斤,增长1.7%;单位面积产量429.4公斤每亩,同比增长1.7%,比全国平均高0.9个百分点,为整个全国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确保了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的稳定,充实的粮食为粮食安全奠定物质基础,粮食稳产增收是保障物价平稳运行的“压舱石”。
从机制改革看。依据中办58号、湘办16号文件精神,抓紧推进我省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印发了部门责任清单。完成国家下达我省建立地方政府成品油储备建储任务。严格落实省级食糖、救灾、防汛抗旱等物资储备管理暂行办法,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对省级食糖和应急类物资储备进行检查抽查,管理情况总体良好。
(4)服务对象满意度的印证
为准确了解服务对象满意度情况,制作问卷下发,针对不同人群,回收有效问卷,最终得到2023年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整体支出满意度为92.5%,开放性问题收集的群众心声主要集中在加大对种粮大户和粮油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多支持涉农项目,从粮食生产到农业社会化服务,到粮油生产加工,可以单环节支持,使每个环节做强做优做大。
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预算执行率低
全年预算数23,447.9元,全年执行数17,909.4元,预算执行率76.38%,主要原因是部分预算资金在年底到达;部分跨年度项目还在建设中,未完成验收支付。
(二)绩效目标指标设置不够科学
如粮油千亿工程项目省级重点县补助金额标准设置为400万元≤每个≤600万元,实际重点县每个补助1000万元,主要原因是年初设计指标时未考虑后续项目支持的重点倾向性。
八、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提高预算执行率
加强项目管理,责任到人,倒排工期,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质量,及时组织验收付款,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二)提高绩效目标的可行性
年初设置绩效目标时,充分考虑到项目的倾向性和效益性,资金对重点项目的倾向程度,对重点项目绩效目标即要可行,又要合理,更要与资金相匹配,要根据相关政策预测发展重点,将绩效目标与资金使用准确连贯起来
九、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以绩效评价为契机,推动工作革新。对照评价反馈信息,及时归口部门、二级预算单位,能整改的及时整改,同时做好制度修订、或人员培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出现。不能及时整改的分析原因,设定整改时限,逐步更正。利用绩效评价结果,促进部门提高管理效率、强化履职责任、提升资金效益观念、提高财政资金支出决策水平、确保资金使用效果。
绩效自评结果拟按要求在本部门门户网站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附件:
1、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基础数据表
2、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表
3、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除省级专项以外的其他项目支出)
4、专项资金绩效自评表
注:按《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3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和省级专项资金部门评价工作的通知》(湘财绩〔2024〕1号)要求,鉴于2023年开展省级专项资金部门评价,本次自评中省级专项资金仅针对由预算下达的省级专项资金。自评表内容为保障年初绩效目标设置的完整性附后。